曾有人说:“研究中国古建筑是一个逆时代的工作”。近年来,在中国趋于现代化的同时,人们对于古建筑的保护意识却没有跟上时代步伐,社会对中国古建筑及其附艺品多加以摧残,盲目追求西方工艺,而对于中国的旧工艺,却呈现出喜新厌旧的心理现象。
中古建筑传承千年,从最初为了解决食宿,到后来成为一种艺术,其中始终流淌着中华民族更新换代的血液。在对于建筑的不断雕琢中,传统的建筑物已经上升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,而这古国的灿烂文化,在下定决心复兴民族的同时,必须加以认真整理及保护,我们不能忽略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。
古时候,各朝各代都十分重视古建艺术。建筑物的发展,离不开技工匠师的师承及演变,在不断地摧毁与继承中,我国古建筑呈螺旋式上升趋势,从现存的为数不多的古建筑里,依稀可见古代建筑的辉煌。
从穴居时代至明清,虽说建筑格式与形态都有所更新,其功能与用途也在不断升级,但始终保持着纯正的古建血脉。到民国之后,随着西方各国建筑艺术的融合,中国古建筑受到强烈冲击,所以,中西结合之后的建筑以崭新姿态开始展现于世人眼前。
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传统基础而独立。中国建筑不能盲目追求现代化,即使是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,也要牢牢把持住自身建筑的根本,只有在根本上进行创新,才能使中国建筑更加多元化。
历史上,中国有几次大规模地吸收外来元素,如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雕刻、唐宋时期的寺塔、民国时期的楼房,冲击最大的莫过于民国时期的楼房,中国至今有不少地区仍有保留,中国建筑风格造就成熟的特有艺术,驰名世界。艺术的进化同样需要基于丰富的遗产之上,中国建筑今后的发展也不能例外。
老树身上发新枝。在吸收西方建筑艺术的同时,立于自身的建筑基础,保持中国建筑的特有作风及含义,中国古建筑才能够得到传承。
对于历史的发展,我们无法左右,曾在一段很长时间里,中国对于古建筑的破坏几乎是毁灭性的。改革开放之后,对于保护文物的意识,国民开始逐渐增强。而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,也曾模仿欧美等商业城市,其实是在走回头路的。中国作为东方古国,在建筑上,如果完全是失掉自己的艺术特点,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令人痛心的,这对于实现中国复兴之路是背道而驰的。
研究中国古建筑,就是在研究一门艺术。在分析与比较中,建筑师们能够探讨其工程艺术的价值,将历代建筑手法的演变,融入到现代科技中来,增强建筑未来的发展力量,形成当代特有的中国建筑风格。综上所述,这便是研究中国古建筑的意义所在吧。
|